4月15日,由中華文化學院和廈門大學共同主辦的“兩岸暨港澳學者面對面”學術活動在北京舉行,活動主題為“循中華文化根脈,探‘一國兩制’通途”。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張天昱,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華出席活動并致辭。
張天昱表示,本次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,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守“一國”之本、善用“兩制”之利,深入探討“一國兩制”文化文明的原創性、價值理念的引領性以及治理實踐的拓展性。他強調,要聚焦“一國兩制”的世界意義,特別是其在文化文明層面對全球文明的貢獻;要深化對“一國兩制”道理學理哲理的研究闡釋,切實把政治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和知識體系,著力在講深、講透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上下功夫;要深入挖掘“一國兩制”治理實踐的拓展性內容,講好“一國兩制”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、澳門故事,從文化傳承發展中汲取智慧,為強國建設、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注入文明力量。
王華表示,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,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。中華文化蘊含“和而不同”的思想精髓,高度契合“一國兩制”所體現的包容差異、求同存異理念。以文化共識為基礎,促使兩岸共同探索符合民眾利益、兼顧社會福祉的制度設計,將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邁向深入。
臺灣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,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,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鍵,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、教授葉桂平,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、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,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校長講席教授郝雨凡,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,湖南方實驗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總監陳永明等8位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、澳門的專家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主旨發言。
與會專家就“一國兩制”文化文明的原創性、價值理念的引領性,以及治理實踐的拓展性進行了深入探討。大家一致認為,“一國兩制”這一偉大構想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,擁有包容并蓄的生命力與堅實的認同根基。“一國兩制”的制度創新,不僅突破“零和博弈”思維,還拓展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文明維度,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獨特價值。在當下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,以文化認同為根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,強化制度優勢闡釋,更是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。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,攜手探尋文化根脈與制度創新的深層關聯,對于推動“一國兩制”實踐行穩致遠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。
本次活動系“兩岸學者面對面”系列在今年的第一場活動。自2023年3月份啟動以來,在中華文化學院與廈門大學的共同協作下,“兩岸學者面對面”系列學術活動已成功舉辦了16場,受到海峽兩岸暨香港、澳門學界及港澳臺同胞的廣泛關注。